您当前的位置:中国泵阀制造网 > 泵阀学院 > 行业论文 > 技术范式、学习机制与集群创新能力~3

泵阀学院

技术范式、学习机制与集群创新能力~3
2016-8-27 10:14 中国泵阀制造网 作者:佚名 点击:1449
【中国泵阀制造网 行业论文】分析产业集群技术范式变迁和相应学习机制转换之间的关系,揭示决定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微观基础,是本文主要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引入技术范式、学习机制和集群创新能力概念,构建了研究框架,并以浙江省玉环水暖阀门产业集群为例进行了深入分析。经过案例分析证实,集群技术范式的变迁要求集群学习机制的变化,集群技术范式的变化需要集群内企业同外部知识来源进行主动链接和转化。

三、案例分析

1. 集群技术范式的演进分析

从玉环水暖阀门产业集群的技术范式演进情况看, 基本上走过了20 世纪80 年代的“砂型铸造”范式,在90 年代逐步形成“红冲锻造”范式。国际金融危机后,集群也在积极“转型升级”,一些企业在原有技术轨道上引入新的材料, 进行无铅产品的开发, 还有一些企业正在尝试技术范式的突破,进行新范式的探索,引入“水处理技术”和“热能超导技术”,进行“系统集成”创新,开发“家庭水系统”和“太阳能卫浴”产品(见表4)。

4.jpg

从表4 中可以看出,“砂型铸造”和“红冲锻造”范式的知识基础相对简单,也较为成熟和完整,从外部知识引入到形成集群内的知识积累所用时间较短,具有“整体植入”和“迅速扩散”的特点,但技术可收益性较低。对于“新范式”的形成来看,同前二者具有较大差异,该技术范式的知识基础的内在属性更为复杂,知识转移也不是依托产业转移的“整体植入”,而是需要依靠在合作研发中,逐步形成产业化的知识然后再进行转移, 集群内知识累积需要经历从技术层面到企业层面再到集群层面,这也就需要较长的时间,具有“逐层累积”的特点,但是技术的可收益性较高。从“高累积、高收益”的特点看,更具有“熊彼特II”创新模式的特征。从“砂型铸造”向“红冲锻造”范式演进,由于外部知识来源成熟和完整,知识属性较为简单,所以用了7 年左右的时间就完成了技术范式的变迁。但是从“红冲锻造”向新范式的演进,外部知识来源不确定、不成熟,知识属性也从“片段型知识”向“综合型”知识转变,知识转移和累积也只能是“逐层累积”,而非“整体植入”。因此,从“红冲锻造”范式向新范式演进在微观机制上将同前者具有较大差异。

另外,新范式的演进并不排除集群在既有范式内技术轨道上的持续升级。虽然,在“红冲锻造”范式形成后,集群也有了10 多年的快速发展,产品质量不断提升、体系不断丰富,但是在原有技术轨道上集群仍有巨大升级空间。例如,伴随着新的标准的实行,一些企业在无铅材料方面进行升级。再如,一些企业同集群外设计公司合作,在产品设计和品牌能力上进行升级,实现从OEM 向ODM和OBM 的升级。这些升级同样要求集群内企业在知识上进行累积,同样这个累积过程也是长期的。只不过同技术范式演进相比,这些知识累积更具渐进性,而不具有突破性的特点。

2.集群技术范式与学习机制的匹配

在“砂型铸造”范式下,主要的学习机制就是“干中学”和“用中学”。伴随着“砂型铸造”向“红冲锻造”范式的演进,集群内形成了包括模具制作、铜棒加工、锻造、电镀、抛砂、装配、包装等工序的专业化分工。除了“干中学”和“用中学”,“专业分工学习”成为重要的学习机制。这些学习机制促进了产业集群对外部知识的整体吸收、扩散和创造。伴随着专业化分工的深化,集群内衍生出来一类“专用机械企业”。这些企业大都是从相关工序的生产企业中衍生出来,有些是生产企业拓展业务经营起来“专用机械”,有些是企业中员工创业形成,进而在集群内形成了专用数控机床企业、阀杆专用机械业、阀体专用机械企业和检测设备企业。在集群学习机制中,这些“专用机械企业”扮演着重要的知识“中介”角色,成为集群内知识的吸收者、扩散者和创造者,通过设备销售促进了知识的流动,促进了隐性知识向编码化的转化,为本地企业工艺和产品创新提供“最适用”的保障。另外,还有同高端客户的互动学习机制。根据问卷调查显示,国外客户占销售额比重在50%以上的企业占到调查企业的71.67%。并且有相当数量的企业都是在给国外一流的企业提供产品。欧美高端客户对企业的产品质量具有更高的要求,这就促进了集群企业持续不断进行工艺创新,提升产品制造、质量管理水平。目前,集群内已经有200 多家企业通过ISO9002、UPC、UL、KS 等各类质量体系认证。

在“红冲锻造”范式向新范式的演进过程中,除了既有的学习机制以外,由于知识的复杂性和综合性更高,产业化知识的成熟度较低,知识累积性要求也就更高,这就需要集群内企业通过同外部知识来源进行合作创新,进而获得、吸收、扩散和创造知识。因此,建立合作网络,进行合作创新就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机制。合作网络既包括集群内企业之间相互合作,也包括同外部知识来源的相互合作。

我们从以下企业所在区域的合作网络基础、合作的参与程度和企业合作创新的深度三个方面对集群合作网络情况进行分析。就“企业所在区域的合作网络基础”而言,玉环水暖阀门产业集群初步具备了合作的网络基础。问卷调查显示,回答了“经常有技术交流会、产品展览会”的企业比重为53.33%,但是,在知晓“以促进合作为业务的专业协调机构”、“地方政府合作研发项目”和“技术信息交流平台或场所”三项的企业比重分别为27.87%、25.00%和37.70%,说明这些方面的合作网络基础工作还有待加强。就“合作的参与程度而言”,集群内企业对合作创新的参与度还需要加强(见表5)。其中,集群内部企业间合作参与程度又高于同大学科研机构的合作。就企业合作创新的深度而言,集群内参与合作创新的“洽谈/合作/咨询/合作/转移件数/引进人数”的平均数为1.33 件。整体上讲,集群已经初步具备了合作网络基础,企业间合作好于同大学科研机构的合作,尤其需要加强同大学科研机构合作的参与程度和创新的深度。这说明集群在新范式形成过程,新学习机制的建立需要一个过程。

5.jpg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特定的技术范式具有相应知识属性、知识转移方式,以及累积过程,这也就决定不同技术范式下集群学习机制的差异。在动态演进的情景下,技术范式的变迁也就要求集群学习机制的变化。玉环水暖阀门产业集群技术范式变迁和学习机制转化之间的匹配恰恰证实了假设1 的内容。

在玉环水暖阀门产业集群技术范式演进的过程中,也是本地知识基础形成的过程。在“砂型铸造”向“红冲锻造”范式演进过程,集群内企业积极主动承接了台湾地区产业转移,对外部知识进行了“整体植入”,并同高端客户进行互动,引入了更高的产品标准。同时,一些“专用机械”企业还进行了本地化知识的转化。另外,在“红冲锻造”向新范式的演进过程中,一些企业也在积极同外部科研机构联系,将“水处理技术”和“热能超导”技术引入到集群内,并朝着新的产品方向(例如,家庭水处理系统和太阳能卫浴系统)进行知识转化。“主动链接”和“转化”成为上述技术范式演进过程企业的共同行为,这也就从微观层面上证实了假设2 的内容。

3.集群中的“技术守门员”型企业

玉环水暖阀门产业集群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从市场份额情况看,在国内占中国同行业产值一半以上,在国外也有较大数量的出口。集群的竞争力是创新能力的结果,而创新由来源于学习。在玉环水暖阀门集群创新能力的背后体现着不同的学习机制。在“砂型铸造”和“红冲锻造”范式下,集群更具“工业区”的特色,“干中学”、“用中学”、“专业化分工学习”,以及同高端客户的互动学习,成为集群创新能力的体现。
国际金融危机又为集群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集群中的一些领军企业在既有知识积累的基础上,主动打破原有的学习行为惯例,积极识别有效的外部知识来源,主动进行链接,并进行知识吸收、扩散和创造。这类具有较强吸收能力的企业也被称为“技术守门员”型企业,他们不仅对外部知识进行识别,而且还进行有效的吸收和扩散。例如,玉环水暖阀门产业集群中金马铜业和弘日光科原先都是从事水暖阀门产品加工制造的,并在集群中处于领先地位。但近年来,通过提供系统的家庭水处理产品和太阳能卫浴产品,不仅集成了“水处理技术”和“热能超导技术”,引入了新的技术来源,提升了产业的整体层次,而且还通过采购相关的管件、阀门,以及其他五金件,带动了集群内148的相关企业。可以说,这类企业为集群带来了新的创新活力,并推动了集群创新能力的演进。这一事实也证实了假设3 的内容。


我要发布稿件>> (平台联合众多媒体为您助力)

(来源:中国泵阀第一网)

投稿箱:
如果您有泵阀行业、配件行业、泵阀技术、采购选型、产品检测维修等文稿需要发布,或资讯合作,欢迎与本站编辑部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联系, 邮箱:Service@pv001.com。
相关文章
  • 没有相关新闻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泵阀制造网”的文稿,其版权属于中国泵阀制造网所有。任何网站、媒体及个人以任何方式转载时请务必注明出处中国泵阀制造网 ,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引用或转载其他来源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该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或简接责任。任何其他网站、媒体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